原历史曹操将南匈奴分城左右南北中五部,安置在并州、凉州、冀州一带,本以为可以靠着分局离散匈奴凝聚力,谁知道后面造成了五胡乱华。
现在匈奴覆灭,鲜卑又再次出来蹦达了。
刘辰觉得,就算他们将鲜卑覆灭,后面也会有什么乌桓、丁零异族出来蹦达。
既然如此,修建长城就迫在眉睫了!
如今修筑城防的是青石、夯土,青石的重量自然不用多说,耗费人力财力物力。夯土需要耗费精力夯实,耗时耗力。
可利用粘土烧制出来的青砖、红砖和水泥,这简直就是建筑业的大杀器。
当然,就算青砖重量轻便,水泥粘结方便。所需要的人力物力,也需要海量的财力。
因此刘辰在此之前,先在盐矿进行制盐。
汉朝的盐属于粗盐,只是初步的进行过滤和蒸煮,因此无法将盐中的杂质完全萃取。
想要取出粗盐的杂质,必须要使用氯化钡、纯碱和烧碱,将粗盐的硫酸根离子、镁离子、钙离子去除。
如今在汉代,可以用熟石灰和苏打粉等等代替。
在此之前,需要进行碳吸附过滤。
说起来好像很难,不过在刘辰进行过一遍的实验操作后,那些工人立刻就学会了。
望着那干净洁白的食盐,众人都震撼住了!
他们没有想到,难倒大汉四百多年,甚至春秋战国、秦朝时期就有不少的能工巧匠、能人异士在研究制盐法。
最后无一例外全部失败了。
没想到刘辰这么轻而易举的就解决了!
赵云等人甚至还学到了什么化学配比的知识,只是听的他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,晕乎乎的。
不过当看到这干净洁白的食盐,就如同雪花一般,赵云还是第一时间反应过来,立刻加强戒备。
这制盐法简单,山寨仿制也就容易了!
刘辰既然准备利用这“雪花盐”赚钱,自然不能让其他人学会这种配方了!
接下来,刘辰坐镇河东,靠着制盐法制作“雪花盐”贩卖,直接席卷京畿地区。
司隶、并州、凉州等西北这一代,在汉帝刘协掌控中的地区,也就是并州军和凉州军驻守的地区,立刻畅通无阻的销售开来了。
以至于这一代的食盐销路,直接崩溃了!
面对这种“雪花盐”,并且价格比“粗盐”还便宜,百姓们怎么选择,已经可想而知了吧?!
刘辰瞬间收获了源源不断的财富,靠着这种财富,他招聘工匠,修筑长城。
第一步反而是修建水泥路。
要想富先修路,这是古今中外的至理名言。
况且将青砖、红砖和水泥运输到边关,也需要一条适合运输的道路方才事半功倍。
刘辰之所以有这种想法,也是看到当初秦始皇修建的驰道。
这条可以从咸阳直通边关的驰道,乃是始皇帝当初的大工程之一。
刘辰如今准备在这条驰道上面,利用水泥进行加固,而不是新开辟一条出来。
这可以将工程难度、时间、消耗大大降低。
不得不说,始皇帝修建的不少工程,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壮举。
第二步就是在并州、凉州边关修建城防,也就是将原本的一段一段长城相连起来。
两步可以同时进行。
这耗费的人力、无力、财力,绝对是超乎想像的恐怖。
但因为有着“雪花盐”的贩卖,反而让刘辰有足够的金钱挥霍。
同时靠着金钱,让沿海的百姓可以迁到并州、凉州来发展建设。
毕竟并州总人口仅仅只有六十多万、不到七十万。而凉州就更少了,甚至不超过五十万的人口。
一切都被刘辰规划的很完美,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。
不过还是发生了不少的问题——
修建长城的时候,青砖和水泥因为没有钢筋加固,虽然粘结速度很快,但开裂的速度也很夸张。
刘辰不得已,在河东开展坩埚炼钢法,比起土法炼钢,坩埚炼钢法更好。
但时间上显然有些来不及了。
不得已之下,刘辰只能利用竹子来充当钢筋加固,这也是后世豆腐渣工程给他的灵感。
除此之外,制盐法制造的“雪花盐”,还是引发了宵小的觊觎。
率先对刘辰出手的是河东世家,面对刘辰手下的驻军,他们无计可施,只能从那些工人下手。
这些世家对工人威逼利诱,简直就是土地兼并巧取豪夺的翻版。
但问题是,他们巧取豪夺,夺到刘辰头上,这能忍?
最后刘辰不客气,将那些伸手的世家,斩尽杀绝了!
河东郡太守弹劾刘辰滥杀无辜,以权谋私,草菅人命。当消息传到京师后,京师震动,转眼就传遍天下。
就算是白痴都知道,这若是没有世家手笔,那真的是见鬼了!
汉帝刘协完全不在意,对刘辰保持着高度信任,甚至将河东郡太守直接革职查办,擢升郭嘉任职河东郡太守。
之所以选择郭嘉,第一除了刘辰的举荐外,还有一点是,汉帝刘协看重郭嘉寒门出身。
虽然寒门子弟,也是祖上阔过,但至少比起当今世家,盘根错节、同气连枝的关系,已经淡化很多了。
至于刘协真正想要的平民百姓,目不识丁,根本无法胜任。也只能寄希望于“农业大学”建立后培养人才了。
反正刘协如今才十岁,等得起!
汉帝刘协的表态,让天下更加震动!
满朝文武百官,哭嚎着刘辰即将成为第二个董卓!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