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叫苜蓿,是一只活了500年的精灵。
我长年居住在青山小筑,闲着没事,我就喜欢窜个门,但从来不走远。
我从来没有想到,有一天,我会在迷迷糊糊中重出江湖。
重出江湖,就算是我已经走出来两米远,我还是没有找到重出江湖的理由。
后来朋友说,我应该是看了凌九的脸就被他“蛊惑”了。
这个理由我坚决不承认。
所以我说,其实不是,我只是觉得我了好像是丢了什么东西。
多年之后,我才知道,那是我心中的“绿洲”。
苜蓿是一种草,一种可以种在沙漠中的草,它厚厚的根茎可以改变盐碱地的土质,成熟的根叶可以晒干后做牛羊的饮料。
我在说什么,似乎有点跑题了。
我们生活的地方,有的人喜欢叫“江湖”;有的人喜欢叫“天宗廷”;有的人喜欢叫“中原百门”。
不管什么样的称号,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,以“法”为界,视“天宗”号令为则;以德为界,视“六门联盟”号令为则。
这片土地富饶而强盛,每个人都规规矩矩的活着,快快乐乐的活着。
除了“人”之外,在这片地上,还有像我这样的“精”,也有到处做恶的“妖”。
我们的区别就是,一个从善,一个从恶。
在“妖精”的世界里,只有黑白两极,没有中庸之道。
我们喜欢把这个有人、有精、有妖的地方,叫江湖。
江湖还是人多一些;妖,我已经很多年没有见到过了。
我们生活的地方由“天宗廷”掌管。
天宗廷下属的“外务府”,负责江湖中的“法”;
天宗廷下属的“内务府”,负责天宗廷的“治”。
而百门选出的“六门联盟”,负责江湖中的“德”。
看不明白上述内容就请自动略过吧,这属于背景介绍,可有不可无,但对剧情本身的精彩程度没有什么影响,反正后面还会提起。
我曾说过,我一百年前喜欢在天都城的各大道场里寻找乐趣,看到各门派在经营中的你来我往,粉面含笑中的刀光剑影。
但吃瓜吃多了,我也算是吃出点经验,不过都是为了兴旺家门之下的各种手段。
拉踩坑害、撒泼闹事,甚至自导自演、自说自话,过家家而已。
这种茶余饭后的八卦,是我这种闲人的一大爱好。
所以,我离开青山小筑重出江湖来的第一个地方,就是天都城。
天都城,是天宗廷的都城,是江湖中最大的门派聚集地。
天都城城池占地百万顷,城内繁华无尽。
江湖中几乎所有门派的总部都设在天都城中,大小分号更是无数。
这里还是中原各界及番邦往来的交汇之地。
是整个中原经济最发达的地方,也是最繁华的城池。
我已经有一百多年没有来过这里了。
一百年前,我曾经……不说了。
一百年前,我曾经很喜欢这里。
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,感觉天都城的热闹与我越来越远,我常常在天都城之内感到孤独。
就这样,我离开天都城,自己建了一处小窝“青山小筑”。
一脚踏进天都城,我便看到满城的招贴告示,果然比一百年前热闹了许多。
一百年前的天都城,告示只能在天都城府外看到。
我凑近一看,什么“金门公子新着羽衣将于傍晚降临,敬请期待”;
什么“银门公子想起当年与铜门公子的神仙友谊,当场落泪”;
还有什么“铁门公子请锌门公子吃猪脚饭”……
什么乱七八糟,百家之“德”呢?
难道不应该是“金门公子前往孤儿所做义工”;
“银门公子教大家如何种水稻”吗?
穿衣、落泪、吃猪脚饭,与“德”行有关吗?
从古至今,百门经营的宗旨就是一个“德”字,百家选出的公子必须是品行高远之人,备受百姓喜欢和敬爱,只有这样的人,才可以布道、传业、广施善缘、修炼仙术。
想想百年前我还在的时候,那时城中也有招告,但内容不至于这样离谱……
再往前走,大街上又遇见各种花车游街,各家公子争奇斗艳。
哇!这个新鲜,我停下脚步,掂着脚拉长了脖子想看看花车中的公子。
要知道,百年前的公子个个英气十足,多才多艺,能文能武,布道技艺更是个顶个的超群。
可当我看到花车中的公子,脑子一阵抽风,因为这位公子完全用奇怪的妆发遮住了他原本清秀的脸庞……
算了,可能我老了,这是新潮,你不能责怪时代,是你自己没有与时俱进而已。
再看第二辆花车,是一群公子,人人执一个花篮,不停把鲜花洒下人群,然后他们每人都拿着一只丝帕捂嘴笑着,每个人都长得一个模样,倒也挺好看。
我说不上有点什么怪怪的感觉,就是觉得不喜欢。
仔细想来,不是妆发的问题,是他们身上的那种“媚态”让人觉得不舒服。
江湖公子应是德才兼备,是百姓弟子的榜样,是“引导”者,不应该是“讨好”者。
我只想听悦耳之声,看空灵的舞蹈,但是,经过好几辆花车,都没有。
天都城看上去一派繁荣,但“精神”却空洞了许多。
喜欢天都风云之凌九传奇请大家收藏:(www.yszbook.com)天都风云之凌九传奇阅书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