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熟悉的场景,这熟悉的对白,这熟悉的语气语调,这熟悉的拖音长字,几乎让张溪梦回二十年前,自己坐在电脑前看各种王司徒鬼畜的时代。
甚至于,张溪都开始有种幻觉.自己是骑马来的吧?!没坐四轮车吧?!自己没拿羽扇吧?!不姓诸葛,也不叫孔明吧?!
特么见鬼了,怎么历史上根本不存在,但却是演义名场面的“骂王朗”,让自己给赶上了?!
话说王朗现在居然还活着的嘛?!!
细究这个问题好像没啥意义,这个时空,连关羽和张飞都还活着呢,更别说一个王朗了。
但问题是,王朗跟自己说这样的台词,意义是什么?!
是要劝降?!
还是只是寻常的问候?!
可能只是寻常的问候吧,毕竟,以这样的台词开头,并不能说明即将上演的,是演义名场面《骂王朗》.可万一要真的是呢?!
话说,过去都二十年了,那些名台词,自己还能记得多少?!
张溪的脑子里,充斥着这样那样的胡思乱想,导致面对王朗的提问,呈现出一副痴呆样,根本没有做出任何反应。
王朗顿时心生不满了。
这个张溪,即使不是颍川荀氏的亲传弟子,总也是寒门学子出身,传言其治家经典就是《礼记》.怎的如此不通礼数?!
身为经学大家,当世大儒的王朗,感受到了冒犯。
但同样,身为儒家耆老的王朗,不能跟张溪似的一点涵养都没有,面对这样的局面,也不好直接生气训斥,只能是咳嗽一声,再次问道,“来者可是颍川张元长?!”
这一问,王朗可不是那种云淡风轻的语气了,多少带点个人感情色彩,重音放后,表达了自己很严重的不满。
就算不尊重自己作为当世大儒的身份,也该尊重一下自己的年纪吧!!!
这一声重音问话,倒是把张溪给提醒了过来,赶紧拱手行礼,回答道,“正是。”
好嘛,这一回答,感觉更像那个名场面了。
但这个时候,张溪也知道,纠结那些玩意儿没啥意义,索性打起精神,看看这个老头想说什么。
要真是《三国演义》上的那一套,张溪依稀还记得一点诸葛亮的回答,应该能应付过去,最后加一句“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徒”完成绝杀。
而王朗.王朗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,开始了自己的表演。
微微一笑,抱拳拱手,王朗说道,“素闻元长之名,今日有幸相会。”
张溪看看这老小子,不说话.不到我说词儿的时候呢。
王朗可是又不满了。
我按照礼节跟你说点客套话,你居然还敢不回答我?!
老子好歹是当世大儒啊,你小子不过是一个颍川小辈,论身份地位,年纪学识你丫对我就这个态度?!
王朗的脸色顿时掉下来了。
而张溪.越看越像当年在电视上看的那个名场面了。
王朗脸色难看的纠缠了好一会儿,他甚至转头看向了身边的曹真曹真没理他。
是你王司徒非要到两军阵前说两句的,又不是我逼你的,这会儿下不来台了找我有什么用。
曹真倒不是不想帮王朗,主要是,他也不知道王朗到底要说什么,万一乱说话驳了老头面子,回去说不得还得埋怨自己一番。
索性不说话,保险。
王朗一看,得,要的台阶没来,只能继续自说自话。
“素闻元长用兵治政,皆以民为本,为何要助贼为虐,数度犯我州郡,夺我疆土,致使关中百姓生灵,连遭兵祸之灾,十余年不得安宁?!”
这话问的吧,就有点.不要脸了。
也不看看现在是谁在犯人州郡,侵夺疆土,你好意思睁眼说瞎话?!
张溪可不会跟诸葛亮那样回答王朗,而是眉头一挑,直接看向了曹真,说道,“曹将军,你家王司徒在问你话呢,为啥要助贼为虐,数度犯我州郡,夺我疆土,致使关中百姓生灵,连遭兵祸之灾,不得安宁?!”
曹真一听这话,心说怎么还有我的事儿呢?!
顺带也埋怨一番王朗.你说蜀贼就说蜀贼,没事儿扯什么兵祸,什么百姓。
曹真没好气,但理由,他有的是。
“关中雍凉,本为我大魏故土,身为大魏臣子,自有收复国土之责。”曹真震声说道,“再者,刘氏悖逆,本该讨伐,本将军乃奉诏讨贼也!!!”
张溪一听这话也不乐意了,你家那点事儿,真当天下人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啊!!!
张溪立刻反驳,说道,“曹贼篡汉,毁坏纲常,本为天下不齿,我主受天命,继炎汉,恢复祖宗基业,才是真正的奉天下大义而讨贼也!!!”
曹真和张溪两人的对话一出,就涉及到汉魏两国的立国基础了,这是谁都不能退步的地方。
而王朗一看话题说道这里了,那他之前准备的那些话术,估计一时半会儿也用不上了。
而曹真接下来说的话,更加让王朗不满了。
“刘备不过一织席贩履之徒,有何资格敢称受天命?!且我大魏乃是受禅代汉,法理皆合,如今汉室已亡,天下即是我大魏天下”
王朗听到这里,赶紧打断了曹真的废话。
这些话,不是不能说,确实也有一定的道理,但你这么说,并不能体现出大魏受禅代汉的正统性,也不足以堵住对方的反驳话语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