尚宝司设御座于皇极殿,锦衣卫设黄麾于殿外之东西,金吾等卫设护卫官二十四人于殿中东西。教坊司设七奏乐歌于殿内,设大乐于殿外,立三舞杂队于殿下。光禄寺设酒亭于御座下西,膳亭于御座下东,珍羞醯醢亭于酒膳亭之东西,设御筵于御座东西。
仪礼司请升座,大乐奏响,万历帝前后导引慢慢走上御座,乐声停歇。
太监甩响净鞭三声,文武上殿不由正门,而是从东西两侧分别进入皇极殿内,此时大圆桌子、高脚椅子都已经摆好,但群臣不忙入座,先要朝皇帝赞拜如仪。
后光禄寺进御筵,大乐再次奏响,以曹元化为首的太监向御前献花,光禄寺卿开爵注酒,端到御前进献第一爵,教坊司奏《炎精之曲》……
陆续换了《皇风之曲》、《平定天下之舞》等七套曲、舞,除了第一道酒群臣跪拜赞礼,之后每一道曲、舞都要朝御前进酒、进汤,群臣还得站起来肃立。
这一会儿跪、一会儿站、一会儿坐,繁琐的程序整整七遍,搞得苏耀一个头两个大——
要不是修为足够深厚,换了那没有武道天赋,没有多少修为在身的寻常官员,倘若在开始之前不先弄些零食垫一垫肚子,只怕能当场饿晕过去。
等到好不容易,把这全套程序闹完了,苏耀看到有些白发苍苍的老臣额角都在冒冷汗。
这些做到三品以上的臣僚多数是官场上几十年的老油条,大约参加国宴也不是一次两次了,一个个没精打采不耐烦之极,根本没有什么诚惶诚恐、受宠若惊的感觉。
而且,不要说他们了,都是此刻坐在龙椅之上的陛下,也是眉头微皱,并不十分耐烦的样子。
七遍乐、舞,七次进酒、进汤,总算搞定了之后,从皇帝到臣子齐刷刷如释重负。
国宴上喝酒是喝酒,吃饭是吃饭,光禄寺按程序又来把御前的酒爵和群臣的酒盏都收走了,这才又奏响大乐,进汤、进大膳,群臣第八遍起立,等肴馔摆好,这才坐下正式开吃。
可想而知,那些年事已高的、有病体虚,头发已经花白的大臣,闹到这时候,绝对是一点胃口都没有了,一个个坐在椅子上歇气,哪儿还吃得下去?
这就为什么,这个世界的人会争夺权势,对权势看的却又没那么重。
于苏耀他们这些人而言,权势只是辅助自己精进武道的工具。
没有权势,神功秘籍,灵丹妙药,天材地宝从何而来?
可若是寿元无几,鸡皮鹤发,走路都颤颤巍巍,食不知味,那要再多的权势又有何用?
凡事就怕对比啊!这些身居高位,却大限将至,面对满桌山珍海味,龙肝凤髓都尝不出半分味道来的人,就是最典型的,活生生的例子。
在告诫着所有人,空有权势却没有实力的凡夫俗子,最后是个什么下场。
就是有些年轻的世袭国公,整天在府里养尊处优的,身体也好不到哪儿去,从大朝会开始站到这阵子,在高高的丹墀上吹冷风,又被连番折腾,脸颊泛着潮红、两鬓被冷汗浸湿,看着满桌子的饭菜直瞪眼,筷子都不想动一下。
苏耀的顶头上司,锦衣卫指挥使青龙,倒是一点这方面的问题都没有,可问题是,青龙久历官场,乃宗室远支出身,是因武道天赋过人,被当今圣上赏识,才大力培养并最后担任锦衣卫都指挥使,封号青龙。
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、礼仪等各方面影响,都不可能允许他在这等宴会上胡吃海塞。
可苏耀不同,他是存了心要来吃御膳的,不仅如此,更重要的一点是,苏耀的修为,足以支撑他这般大快朵颐,还不显半分异样。
修为越高,需要的能量也就越多,炼化这些食物中蕴含元气的速度也就越快。
最重要的是,苏耀的身体能够锁住这些元气,并将其炼化吸收。
而那些年老体衰的大臣,他们的身体却早已烂成了筛子,这欧中的元气仅仅是在他们身体里走了一圈,然后又全都逸散了出去。
甚至,还有虚不受补的可能。
这一点,从各自身前桌案上的菜肴能够看得出来了。
例如苏耀身前的这一道千年玄参龙骨汤,那些的年老体衰的大臣就是没有的。
而苏耀也是老实不客气,伸出筷子就捞,风卷残云一般的猛吃。
尽管如此,但看上去,苏耀依旧是慢条斯理的将食物送入口中,产生了一种实快似慢的错觉。
“到底是年轻人,胃口就是好啊!”老臣们颇为羡慕的瞧着苏耀,回忆着自己的青年时代。
苏耀正在大吃大喝,身边突然有个声音传来:“小家伙,你觉得宫中御宴味道很好么?”
苏耀下意识的开口答到:“当然了,到底不愧是御宴,御膳房的师傅们是真舍得下本儿啊。
别的不说,单单一盘这深海龙参,就抵得过寻常先天武者一个月的苦修了,于武道修行,实在大有裨益啊……”
苏耀觉得声音有些耳熟,一边下意识的回答,一边回头看去。
“陛下?!”
苏耀手上拿着筷子,眼睛瞪得老大。
皇上一边笑眯眯地拍了拍他的肩膀,道:“不错啊,小家伙。这才短短到一个月,你的修为,便已是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齐聚,五气朝元境圆满了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