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哼!”
鲍信轻哼一声,摇了摇头,深表不屑:“我实在是不相信他们。”
曹操笑着道:“允诚,你应该换一种想法。”
鲍信皱眉:“换何想法?”
“简单!”
曹操自信满满:“他们非是来卖命,而是来抢攻,如此一来,岂不跃跃欲试,争先恐后?”
鲍信略显尴尬地撇着嘴:“这倒也是!一群疯狗而已,岂能坐视讨董的战功,全都被你曹孟德霸占?”
“不!”
曹操毫不犹豫地否定,指着鲍信:“是你我二人霸占。”
鲍信唇角微扬,绽出一抹淡笑:“我才不屑此功,只是为天下计罢了,他们若当真想要,那便拿去,我自回去做我的济北相。”
曹操不由感慨:“允诚豁达,操不如也。”
“不过......”
鲍信皱着眉,扭头望向曹操,颇为担忧地道:“孟德啊,你目前不过是行奋武将军之职,延津那帮家伙若真赶来强攻,怕是不会听你指挥。”
曹操却是自信满满:“除了我曹操以外,允诚觉得谁更合适?”
鲍信不假思索,脱口而出:“兖州刺史刘岱,他......”
言至于此,鲍信声音由高转低,由自信变茫然,深陷自我怀疑之中。
刘岱官职虽高,但身份尴尬,袁绍岂能把指挥权交给此人?
然而......
若是交给旁人,只怕会是鹬蚌相争,各自不服。
与其这般,自然会落入最不可能的人手中。
“孟德。”
鲍信惊奇地瞥向曹操:“你莫非早有预料?”
曹操淡笑:“若非如此,操岂敢命人传信盟军?我与本初乃幼年之交,二十余年的交情,他是何性子,岂能瞒得过我?”
“允诚放心便是。”
曹操拍着胸脯保证道:“延津这一路兵马,从现在开始,便是真正的讨董盟军,绝不会再勾心斗角。”
鲍信肯定地点点头:“我自是相信孟德能力。”
“报~~”
正在这时,队伍后方响起一声传报。
曹操眼神骤亮,心中甚喜:“哈哈,一定是这帮诸侯。”
鲍信捏着颌下一缕胡须:“果然!抢功的时候,比疯狗还快。”
扭头望去。
但见,斥候飞马上前,欠身拱手道:“主公,后方发现盟军踪迹,离此不足五里。”
曹操点点头:“很好,继续缓慢行军,咱们等等盟军。”
斥候:“诺。”
*****
河内,怀县。
盟军大营。
袁绍一路快马赶回。
讨董之战的发展,已经远远超过了预想,非是他能掌控。
既然大势已成,与其螳臂挡车,逆势而为,不如加入这股洪流,再伺机图谋。
毕竟,袁家的掌门人袁隗,还在长安,还是上公太傅,在朝中有绝对的话语权。
即便真战败了董卓,只要袁隗权势仍在,弘农王想要扶正,绝非易事。
只要弘农王不能正位回宫,那么袁家依旧是胜利者。
这一点,袁绍非常肯定。
既然如此。
功劳便成了袁绍迫切需要的。
“众将军听令!”
袁绍腾得起身,朗声言道。
“在。”
河内太守王匡、军司马张杨齐齐拱手。
“明日一早,大军开赴河阳津,准备与董卓决一死战。”
河内郡与雒阳所在的河南尹,隔黄河相望。
孟津和小平律这两个渡口性质的关口,正位于邙山北麓、黄河南岸。
而孟津关的对岸,便是河阳津。
袁绍将兵马调集于此,正是为了第一时间发起进攻,其决心之深,可见一斑。
河内太守王匡眼神骤亮,兴奋不已:“终于要开战了,盟主放心,三面合围,董贼早晚必败,咱们必能诛杀董卓,迎陛下回宫。”
“没错!”
又有军司马张杨朗声言道:“董贼祸国殃民,人神共愤,我军则是上承天意,下顺民心,如此岂有不胜之理。”
袁绍更是雄心壮志,声音洪亮:“如今,孟德将军在汜水关战败西凉骁骑,盟军必然会开赴汜水关城下,我军此刻入驻河阳津,与之呼应,必令董卓难以兼顾。”
“胜利!”
袁绍深吸口气,铿锵言道:“必将属于我关东义军。”
*****
广成关。
南线盟军大营。
中军,大帐。
刘辨正带人商议军情策略时。
忽然。
帐外响起悠悠一声传报:
“后将军袁术到~~”
袁术?
刘辨手上的动作戛然而止。
抬眸望去。
但见,帘帐起,一个熟悉的身影急匆匆上殿,朝着刘辨揖了一揖:“行豫州刺史,兼后将军袁术,见过殿下。”
卧槽!
居然还在豫州刺史的头衔前,加了个“行”字?
袁术还真够谨慎的,他知道自己豫州刺史的官职不合法,便只能如此解释。
不过......
刘辨还没发火,陈王刘宠便瞧不下去。
他横出一步,怒指袁术,厉声呵斥:“你算个什么东西,凭什么由你行豫州刺史事?即便孔伷去世,也当是由弘农王任命!”
袁术却是早有预料一般,丝毫不恼:“没办法,是刺史府的官员主动迎奉我袁术为豫州刺史,毕竟不能耽误讨董大事,不是吗?”
刘辨又岂能不知。
袁术这句话表面上是在说与刘宠听,但实际上,却是在警告刘辨。
如果这豫州刺史不是我袁术,一定会耽误讨董的大事。
毕竟,此前孔伷便是以豫州刺史的身份,来为盟军提供一部分物资,包括但不限于粮草、兵器等,甚至还要招募士兵,补充前线兵员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