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允文依旧不肯退却,甚至变得有些理直气壮的叉着腰,装作一副你再不听话,我就要马上生气了的样子:
“我说爷爷啊,这满朝文武的官员,尤其是在京城的,随便拎出一个来都比张丹青重要,你现在要是见了张丹青,接下来的那些尚书侍郎,还有那些国公和将军们,你是不是都要一个个的见上一见?要照这么下去的话,满朝上千个官员,你得见到什么时候呀?你现在身体已经不如从前了,还以为是活蹦乱跳的时候吗?快快听我的,这个张丹青,不见也罢!”
说完,有些恼怒的看向身边贴身太监,这是东宫一直陪着自己的贴身太监,向来颇得自己信任,顾不上风度的朱允文几乎是低声吼道:
“去!传孤的命令,让张丹青就地离开,否则一律问罪!让他别拎不清好歹……”
话还没说完,却被朱元璋打断了,虽说已经是身体一天不如一天,但朱元璋的直觉和思维却依旧非常的敏捷,并没有老眼昏花和犯老糊涂,相反,由于长时间没有正误的劳累和忧烦,使得他看问题的角度也比以往更加透彻和清晰起来。
十分豪迈的挥了挥手,自信满满说到:“大孙啊,咱不是故意不听你的话的,而是这个张丹青,咱必须见上一见,要知道你身边的那些个大臣,每个人身上都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,你平时最倚重的那些个大臣,方孝儒,气节和刚正有余,然而却是一根筋的认死里,在事情的变通上,实在还是嫩的很,至于那个黄子澄和齐泰,若说做起学问和教书,那自然是一流的,可要论起兵事和政务,有些时候的观点犹如三岁孩童一般的可笑。
偏偏这些人都非常得你信任,咱能护住你一时,却管不了你一辈子,接下来的帝王之路,总是要你自己走的,这个张丹青,如果他能够做你的刑部尚书的话,即可以为你管好天下的律法刑狱,也可以平时为你出谋划策,别看他年纪轻轻,总是可以想出一些惊人的老成谋国之言!”
接过朱允文递过来的茶水,朱元璋毫不犹豫的一口仰头饮尽,大感痛快的继续说到:
“去年闹起的那个南北榜案,也多亏了张丹青,是他向咱提出南北分榜,说是这样可以兼顾北方的贫苦士子,又可以适当的压制南方官员过多过密,实在是一举两得的老成谋国之策!依咱看呀,将来你登基后的第1轮科举,就可以按照分榜取士的办法来招录士子。
你呀,别对张丹青抱有那么大的抵触,这是咱特意为你留下的一个人才,你要是用的好,他不但可以做你的宋慈,说不定还可以做你的诸葛亮呢!”
诸葛亮?!这个称呼和说法简直太过隆重了些!
朱允文哪里能够接受?毕竟在他看来,自己的诸葛亮自然是黄子澄和齐泰才有资格!区区一个张丹青,他算哪门子的葱啊?
看着自家孙子满脸不服气的样子,朱元璋心中一阵了然,知道即便是强行压服他,他也是表面恭敬而心中并不奉行!颇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,朱元璋决定换个说法和思路:
“咱知道你心中并不相信,不如这样吧!待会儿,咱问几个问题,用来考一考张丹青,你就知道他是不是真的谋略出众了!毕竟是骡子是马,牵出来遛遛才知道!你就等着看吧,别急着插嘴和反驳……”
少顷,在朱元璋的贴身太监引领之下,张丹青正式的跨进了大殿,总算是见到了这个生命处于倒计时的朱元璋,此时的朱元璋比上次相见更加苍老了一些,连站立和行走都显得十分吃力,若不是有皇太孙朱允文在一旁搀扶和监护,怕是行动都极其困难,可即便是如此,身体上的苍老,依旧没能让这个铁血帝王变得垂头丧气起来……
透过那一双微微米奇的毒辣眼神,似乎依旧能够从朱元璋的眼里看到他当年的风起云涌,这是一个属于朱元璋的时代,这也是属于朱元璋的帝国……
眼前所见到的土地和人们,都将接受他的统治和管辖,所有人都会在他的脚底下匍匐,直到如今也没有人敢轻易挑战他的权威和意志……
除非他挂了!!
张丹青也不例外,再怎么穿越者的光环,在高高在上的帝王面前也得弯腰屈膝,顶礼膜拜。甚至不敢有丝毫的愉悦和不敬……
朱元璋呵呵一笑,有些怜爱的看了看这个年轻人,右手虚抬一下,示意他免礼平身!
还特意的让身边太监搬了个太师椅过来,以示君恩!
并笑眯眯的说道:“你这一次入宫觐见,来的倒也巧,咱正想找你过来陪咱说说话呢。没想到你就过来了,既然来了,就陪咱好好聊聊。一直窝在这个宫殿里头,咱也闲的实在是无聊至极!说吧,想陪咱聊聊什么?”
张丹青并不入坐,也不打算陪他闲聊,反而一脸郑重的弯腰下拜:“微臣此番进宫请求觐见,并非是来陪陛下说乐子的,而是要弹劾刑部尚书吴伯昭,此人干预大理寺办案!而且还诬蔑圣听!”
一听是来搞弹劾的,朱元璋不由得眯起了眼睛!毒辣的眼光在张丹青身上来回的打量着……
一旁的太孙朱允文可就没那么好脾气了,直接就当场暴走,气呼呼的指着张丹青的鼻子开始骂道: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