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蒙檬和祁晓最多能顶得上一个罗大勇,他等于一个人对上了四个人,还有两个是超级天才……
太欺负人了!
在一番处在下方的辩论以后,王浩心里也很不甘心,他也希望能证明自己是正确的。
但怎么证明呢?
实验?
廖建国的实验数据分析,确实出现了检测‘超前’的异常,但仅仅是一些实验数据很难说明问题。
因为实验可能会出现错误。
即便是现在的结果,也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的,并不能百分百确定检测就出现了超前问题。
但短时间里,也不可能有其他数据。
王浩越想就越郁闷,他明明是站在了真理的一方,可周围人却都认为他是站在了违背科学的一方。
他们头坐在办公室里仔细思考,希望能够以纯数学的方式证明时间的存在性。
结果……
一无所获!
王浩最终还是离开了办公室,回家去好好睡了一觉,第二天神经气爽的去了核聚变装置设计组。
他直接找到了丁志强。
丁志强加入了主设计组以后,被安排了很多实际的工作,就导致工作变得很忙碌,大部分时间都留在设计组这边。
“王老师,你找我?”丁志强推门走了进来。
“坐,这边。”
王浩对丁志强非常热情,他还亲手给学生冲了一杯咖啡,然后说起了昨天争论的时间问题。
“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?”他带着期待问道。
“我……”
丁志强的脑袋里一片麻木,他本来以为是问设计工作的问题,或者关心一下最近的工作是不是有压力。
结果……
时间是否存在?
是否能脱离运动?
他最近的工作已经够忙了,忙里偷闲的打上两盘游戏,哪有时间思考什么哲学问题?
丁志强也不知该说什么,后来干脆说道,“王老师,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。”
“我怎么看也不重要,重要的是……您怎么看?”
他把问题又推到了王浩这边。
王浩张了张嘴,感觉是被反将了一军,仔细琢磨一下,思索着说道,“你的意思是说,我要坚持自己的看法?”
“只要它是对的。”
“就像是《相对论》,爱因斯坦发布《相对论》成果时,也不被重视、不被认可,但后来就证明了《相对论》的超前。”
“一个研究发表,不一定要获得其他人认可,只要坚持正确性就可以了。”
“有道理啊!”
王浩边说的边点头。
丁志强的表情有些呆愣,他半张着嘴好半天才轻点了下头,“是……王老师,我就是这么想的。”
“还是要看你啊,小丁。”
王浩欣慰的说道,“他们都不支持我,都觉得我是错的,也只有你啊……”他感慨着拍了拍丁志强的肩膀。
丁志强赶紧喝了一大口咖啡。
他需要缓上一缓。
……
王浩和丁志强谈了几句以后,就做出了研究的决定--自己去做数据分析、自己去做研究。
他找廖建国要来了数据。
廖建国听罢有些惊讶,“王院士,这个是很重大的发现吧?你要研究什么?”
“我要证明时间是存在的。”
王浩很认真的说道。
“——?”
廖建国一时间没反应过来,他们分析实验数据发现问题,是想找到出现时间差异的原因。
这是纯粹的实验。
怎么就跨度到了证明‘时间存在’的问题了呢?
‘时间存在’的证明,已经脱离纯物理的范畴,甚至脱离了数学和物理,延伸到了‘哲学’领域。
廖建国和王浩说了句以后,还呆愣着对旁边的刘云利说道,“你肯定想不到,王院士已经开始研究哲学了。”
“啊?”
刘云利一时间有些发懵,他仔细思考了一下,点头道,“这也正常。很多数学家和物理学家,在一个领域研究深入以后,都会转到哲学和神论。”
“王院士……”
“可能只是年龄小一点吧。”
王浩可不理会其他人怎么去谈论这件事情。
他拿到数据以后就开始做分析。
数据分析是他的老本行了,只是扫一眼整体的数据,他就知道该怎么去做分析,该怎么去设计程序。
整个流程都已经在脑子里,就只需要拿出来按部就班的做就可以了。
王浩用了两天时间,设计出了一个专门的程序,还嵌入了一个有效与无关进位筛选的步骤,辅助分析让结论变得更精确。
最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做验证,得出了时间超前的具体数值--
0.023-0.025秒。
“F射线组那边的分析,还是有偏差,但偏差也不大。”
“一整套分析下来,也差不多了……”
“可以通过最终的记录数据,来塑造一个反重力场强度和时间关系的方程。”王浩仔细思考着,确定了下一步的工作。
他需要联系反重力场强度,以及对应的粒子活跃性(变化光速),去对时间的流速做解析。
简单来说,就是用公式来计算时间流速。
这样就能把时间表达出来。
这个工作和塑造函数差不多,只是依靠实验数据做出的分析肯定存在偏差,但因为都是真实的数据,偏差也不会太大。
在完成公式方程的塑造以后,他就开始代入数值去计算,然后对于拟定的常数‘k’值做修正。
不断地计算,不断的修正。
王浩闷在办公室里好一阵子,才终于确定根据现有实验结果,拟定‘k’值不能再修正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