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华夏很大?不大!任何一寸土地,都不是多余的!我们需要更多的土地,来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有更多的容错空间!当北疆白灾,中土可以运送物资救助,当中土灾祸,也可以将更多的人口送到北疆。”
杜僧明笑道:“虽然这话让不少儒生嘲笑:河内凶,则移其民于河东,移其粟于河内;河东凶亦然。不过五十步而笑百步,多此一举。但我们都知道,陛下在北疆推动的驻牧和农耕结合的办法,已经让九镇足有三年不见恐惧。哪怕白灾,我们依旧能聚拢于城市躲避。”
“对,确实如此。”不少刚刚归化的头人都点头。
相较而言,这三年他们简直舒服太多了,只是多年的行动,遇到灾难就想着迁徙,让他们一溜烟就跑了。
相较于归化多年的将官而言,他们会更少一些羞耻心。
杜僧明继续道:“所以,我们离开,虽然说是避难,但大家扪心自问一下,你我之罪,足死否?”
众人摇头。
“那你的意思就是,陛下让我们出来,是打算让我们渗透其他部落?”
任约又问,他只想到这个可能。
“柔然不过就是砧板上的鱼肉,投靠它能影响大局?”杜僧明双手一摊,表示不屑,“陛下最大的想法是,让我们带走一部分部落,搅乱草原。到时候安排几个使者来一趟,招安我们,直接洗掉以前的罪责。”
“这个可能……确实很大。”
众人恍然。
“不过我却觉得,这是一个机会。”杜僧明看他们确信了,又说道,“但就算招安,也顶多是原来的功绩,然而陛下已经确定了封建之法,功臣也会往外放去开辟藩国。”
“这个……这个消息你居然都知道!”任约讶异。
杜僧明可是挂印离开一年多了,怎么看都不像是个知道最新消息的人。
“我自然有自己的渠道。而且我已经在筹划这件事情了。”杜僧明摇了摇头,“你们或许也清楚我为何挂印离开,毕竟陛下的行为,太过令人惊世骇俗,也让我感到了压抑。封建之法,细细想来,又何尝不是对我们的一种流放?只是我们无法拒绝称宗做祖,世袭罔替的诱惑罢了。”
宋子仙听罢,又道:“你给突厥人干活,突厥人给你什么?”
“打平柔然或者灭掉柔然,我能拿到三千名战士。”杜僧明没有遮掩的回答,“有这三千名战士,我会去信陛下,请他赐予我远征旗号,一切费用我自理,为陛下探查道路,一路打到寒洲去。
到时候去了寒洲,抢上几座城,自己开个小国,慢慢发展。等陛下廓清中土,分封四方的时候,我再来讨个册封,不然就自己称王,等陛下什么时候打到寒洲,我就麻溜接受册封。”
宋子仙讶异看向杜僧明。
杜僧明并未闪烁,他就是这个心思。
“那你的意思……让我们跟你远征?”任约问。
“不,一起上封认罪书,让陛下给我们戴罪立功的机会。”杜僧明说出了他的决断。
“我知道陛下一心想要扫平国内世家,但是世家也好,将官也好,我们也好,又有多少人认可陛下的理想?”
众人摇头,老实说,他们真的不见得能跟应昭站一块。
现在还好,但天下安定,分配蛋糕的时候,没有他们一份,其能接受?
“所以,《封建》就出来了。陛下清楚,你们不信,于是他决定,把你们打包丢出去,给你们爵位,让你们去蛮夷之地经营,去当人上人。而你们必须承担教化地方的职责,一如昔年宗周诸姬监督商人,拱卫京畿,同时教导蛮夷的方式。只是相较于宗周,我们去了地方教化,必须一如中国。”
“那么,现在我们来到草原,争夺一些部落来为自己所用,必然不能坐视堕落。而且你们知道吗?封建有藩属之分,藩国卿大夫之爵要朝廷册封,等于朝廷对藩国有强势控制,左右藩国的可能。诸侯,不过就是高级国人罢了。”
“而属国,并未有强势的趋同,只是贡赋并不低便是。如果大家想要当藩国,也不能当之后的诸侯藩国。因为之后藩国是一个诸侯带领一群大夫组团开荒。而我们现在如果自己行动,抢到多少,大家平分一半,另一半论功行赏。哪怕战死,也可以传给子嗣。”
杜僧明的话,让众人相视。
须臾,任约说道:“确实,杜老弟此言非虚,虽然封建之法只是初稿,但只要明法,便是金科玉律。我们现在犯罪了,陛下知会我们离开,必然是看在多年的功苦之上,放我们一马。至于生死,陛下现在居于蜀地,暂时也没办法助我们脱罪。所以,求人不如求己。”
“任兄不愧读过书,就是这么个理儿!”
杜僧明拍了拍大腿:“诸位怎么看?现在柔然衰弱,我们只要助突厥咬上这么一口,每个人抢个几百上千部落,在这里放牧一下牛羊,等陛下那边来了册封,我们就带着部族远征,一路西行。要知道,寒洲那里,一城一邦,遍地诸侯,但他们兵弱,不见得比我们能打。抢上百十座城池,就能有几十万部众。到时候再跟陛下要个爵,世袭罔替,岂不妙哉?”
“干了!”宋子仙猛拍大腿站起来,“还是老杜拎得清!亏得某当初还笑你挂印而去傻,现在看来是某傻,给你赔个不是!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